2009年6月14日 星期日
* 邊喝邊玩邊找創意 *
由於5/11請假沒有到水舞饌 所以我補上我去鹿港的照片
下雨天可以把屋頂上的滴水一直接下去,蠻有意思的
很特別的裝飾,這樣擺在路上很有味道。
這是在鹿港老街拍到的小孩,我覺得他爸媽真有創意 = =很酷
所以就拍下來了
2009年5月25日 星期一
*期末作業 *
作品名稱:拾穗
作者姓名:法郎斯瓦‧米勒
創作年代:1857年
使用素材:畫布油畫
作品大小:83x111公分
作品註解:在西元1830年左右,有一群畫家聚集在法國楓丹白露森林邊的巴比松村,他們追求一種偉大的自然主義,其中有一位畫家名叫『法郎斯瓦‧米勒』,本身也是出身農家子弟,因此他畫了這幅世界知名的『拾穗』。他是十九世紀最著名的鄉間生活畫家,他繪畫的風格看起來簡單平淡,但是卻將平凡的事物賦予一種偉大尊嚴的美感。這些農婦們在一片金黃色的稻田裡,低著頭勤勞的撿拾著收割完剩下的麥穗,每個人手上抓著一小捆的麥穗,穿著粗布衣裳。遠處農夫們忙著將一堆堆的麥子裝上拖車,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人與麥子,感覺上富有一種節奏美。在金黃色的陽光照耀下,人們忙碌的工作著,米勒這幅『拾穗』表現了一種極自然又簡樸的田園之美。
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卷,北宋,張擇端作,絹本,淡設色,縱24.8cm,橫528cm。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清明時節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東角子門內外和汴河兩岸的繁華熱鬧景象。全畫可分為三段: 首段寫市郊景色,茅檐低伏,阡陌縱橫,其間人物往來。 中段以“上土橋”為中心,另畫汴河及兩岸風光。中間那座規模宏敞、狀如飛虹的木結構橋梁,概稱“虹橋”,正名“上土橋”,為水陸交通的彙合點。橋上車馬來往如梭,商販密集,行人熙攘。橋下一艘漕船正放倒桅杆欲穿過橋孔,梢工們的緊張工作吸引了許多群眾圍觀。 後段描寫的是市區街道,城內商店鱗次櫛比,大店門首還劄結著彩樓歡門,小店鋪只是一個敞棚。此外還有公廨寺觀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車馬轎駝絡繹不絕。行人中有紳士、官吏、僕役、販夫、走卒、車轎夫、作坊工人、說書藝人、理髮匠、醫生、看相算命者、貴家婦女、行腳僧人、頑皮兒童,甚至還有乞丐。他們的身份不同,衣冠各異,同在街上,而忙閑不一,苦樂不均。城中交通運載工具,有轎子、駝隊、牛、馬、驢車、人力車等。 車輛有串車、太平車、平頭車等諸種,再現了汴京城街市的繁榮景象。高大的城門樓名東角子門,位於汴京內城東南。 全卷畫面內容豐富生動,集中概括地再現了12世紀北宋全盛時期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 此畫用筆兼工帶寫,設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畫,即所謂“別成家數”。構圖采用鳥瞰式全景法,真實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繪了當時汴京東南城角這一典型的區域。作者用傳統的手卷形式,采取“散點透視法”組織畫面。畫面長而不冗,繁而不亂,嚴密緊湊,如一氣呵成。畫中所攝取的景物,大至寂靜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聳的城郭;小到舟車裡的人物,攤販上的陳設貨物,市招上的文字,絲毫不失。在多達500餘人物的畫面中,穿插著各種情節,組織得有條不紊,同時又具有情趣。
合成第一張:因為清明上河圖和拾穗裡的意境是不太一樣的,清明上河圖畫的是是清明時節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東角子門內外和汴河兩岸的繁華熱鬧景象。而拾穗所表現的則是農婦們在一片金黃色的稻田裡,低著頭勤勞的撿拾著收割完剩下的麥穗,每個人手上抓著一小捆的麥穗,穿著粗布衣裳。遠處農夫們忙著將一堆堆的麥子裝上拖車,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人與麥子,感覺上富有一種節奏美。所以我想把兩張結合同一種意境。所以我將拾穗裡的農婦剪下來,也擷取了清明上河圖李其中一小部份,那部分看起來是人們在辛苦工作得感覺,所以我將擷取的地方貼上去,造成一張無論是什麼人,在工作時都是很辛勤的感覺。想表現的是無論男女老幼,一起生活是每個人總有要做的是,所以每個人都是很辛苦的。想要傳達一種可以體驗農忙的樣子。這張是我覺得比較好的。
合成第二張:這張想表現的是一種衝突的感覺。視線第一眼看到的是拾穗裡忙碌的農婦,但是往後看卻是繁榮的景象,讓我產生疑惑。但是想表達一種城鄉差距的感覺,或許看的到遠方的小鎮。但是卻因為距離的關係或是其他因素不得不留在那裡撿拾稻穗。
合成第三張:給人一種鄉間田野的優閒感。感覺畫裡看到的是一種悠閒的生活態度,沒有壓力,沒有塵囂。生活愜意。
以上是我的作業,或許都做的不是很好,因為我不太會用合成這種東西 = =
謝謝觀賞。3Q
2009年5月11日 星期一
*名畫的創意 *
↑陰天的大碗島
喬治皮埃爾秀拉(Georges-Pierre Seurat,又譯做喬治修拉, 1859年12月2日—1891年3月29日),是點彩畫派的代表畫家, 後印象派的重要人物。他的畫作風格相當與眾不同,秀拉的畫充滿了細膩繽紛的小點,當你靠近看,每一個點都充滿著理性的筆觸,與梵谷的狂野,還有塞尚的色塊都大為不同。秀拉擅長畫都市中的風景畫,也擅長將色彩理論套用到畫作當中。
簡歷
1860年代-秀拉的童年所留下來的記錄並不多。
1870年代-開始習畫,並受到林布蘭特Rembrandt和弗朗西斯哥戈雅的影響。
1880年代-秀拉服了一年兵役後,回到巴黎。並有了自己的畫室。這也是他開始練習點描作品的重要十年,一開始他先練習無色彩的繪畫,接著開始畫大型的點描畫作。1880年代後期,他搬到一個比較安靜的畫室,而且有了一個模特兒女友Madeleine Knobloch。
1891年-長子出生後不久,秀拉死於白喉,享年31歲。葬在法國巴黎。
影片中的每個角色都有不同個性,但是卻又配合的維妙微俏。像是穿越空間,而歌聲也讓人印象深刻。充分表現出當時秀拉畫這幅畫所表現出的心情及感受。
2009年4月6日 星期一
*設計的思考-選三個設計*
選自Time雜誌選擇的百大設計的Ermenegildo Zegna
將有有限空間發展成為給人寬敞的感覺是室內設計中很重
要的,整體用色很舒適,設計出來的東西感覺很好收納物
品,擺設整齊簡單,有讓人耳目一新得感覺。
選自Time雜誌選擇的百大設計的Ross Lovegrove's Solar
Tree 在夜晚中的燈光,給人一種希望的感覺。關鍵字有
太陽系。樹。設計出來有種在晚上漂浮在空中的星球,亮
亮的,很有希望的樣子。
選自Time雜誌選擇的百大設計的Nordpark Cable Railway
我認為用色很統一,看起來很舒適。流線形線條給人一種
流暢感,整體看起來很前衛。
2009年4月4日 星期六
*學習aaalogo軟體的使用並設計一作品*
2009年3月23日 星期一
*閱讀講義5-11的回答*
A:訓練貓的時候,因為貓都很皮所以跟訓練狗的方式不太一樣。
首先要讓他記住自己的名子就是每天在他吃飯的時候在他旁邊跟他說話,叫他名子。
大概過了一個禮拜之後他記住了開始訓練坐下。方法就是要他過來的時候給食物,讓
它把食物跟坐下聯想在一起,大概一個月隻後貓咪就記住了。也會乖乖的跟人親近。
這樣每天回家看到他就會很有成就感。
Q:舉出你認為最重要的三個設計問題,性質差異越大越好?
A:
Q:有人把設計當成計畫,視覺化,裝飾,日用品你有何看法?
A:設計是一種從需求到實現的過程,不論是實用性或者視覺效果當設計者在設計時都會設法
取得平衡。它可以是任何一種東西,設計前必需有所計畫,計畫出來之後進行,直到設計
出讓它滿足需求,但光有實用性應該不夠,所以才會加上一些造型,不論設計被當然什麼,
他的本質都都是人類為了需求而去創造的。
2009年2月23日 星期一
*二月二十三*
設計』是一種〝心智活動〞與〝心智習慣〞,具有美感經驗、具有使用功能的造形活動。
不同的需求,產生不同領域的設計。『設計』可分為三塊領域,其定義是:
建築設計
人類為營生而對人身尺度的環境所作的營建行為與成果。
人類因社會分工,對實質環境所作的營建行為與成果未必均由同一人完成。也就是說~~有一種行為,是先預計好營建成果的模樣、外觀、材料、尺寸、建造方法、建造順序等,然後,由另一些人分工來施作以完成作品,這前一種行為就是「建築設計」。
工業設計
這種成果多半界定在「工具」的尺度,在現代化的生產過程中則加上大量生產與「零件」維修規格化(效率化)及行銷管道規劃,售後服務等軟體。
視覺傳達設計
以「意象」、「形象」為標的物的設計,或是說視覺傳達設計的目的在「說服」或是說視覺傳達設計是「將˙意˙由˙象」(形體或有形體的故事)來具體的詮釋。
再從字義來解釋『 設計』是用一種清楚的思考過程或步驟,利用輔助物將原始構想轉化表達出來,為達某種目的所從事有計畫的活動。設計的領域從〝空間表現樣式〞又可分為:
平面設計-即無次元、一次元、二次元
立體設計-即三次元
立體+時間或立體+空間-即四次元
若以機能來說(根據社會、自然、人 ),設計的三大基本領域為:
空間設計 -包括:建築、室內、櫥窗設計
產品設計 -包括:工業、服裝、商品設計
視覺傳達設計 -包括:插畫、動畫、多媒體、平面、網頁
*設計的起源
設計"起源"跟設計"動機"很是接近
動機-來自需求。有需求當然會吸引人投以心力去設計。
起源-當有動機後設計者以自身知識常識加以創造就是起源
*設計的特徵
你從事過哪一類的設計,說明你的寶貴經驗課後作業完成上述作業者,可到圖書館借閱講義中的參考書目中之一,從本周起,連續六周,每周將一章的心得以五百字,併附插圖佐論之。